第四章 北行-《艰苦创业在明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王夫之房内,正在念书的他听到下人的通报,不禁大感疑惑:我身在衡州,未曾考取功名,有一番作为,居然有人从南方的广州前来拜访我,实在是奇怪,我倒要看看此人为何而来。王夫之对门童说道:“带他们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王夫之见到韩临之后开门见山:“不知阁下如何称呼,又为何要拜访在下?”

    “我姓韩,单名一个临字,你直接叫我韩临就行了,我知道你比我年长一岁,不知能否叫你一声王兄?”韩临一上来先套个近乎,“至于拜访的原因,家父乃是广东都指挥使,我知道王兄胸有大志,才学不凡,特来邀你与我共成大事!”韩临不可能说我知道你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,早就想好了理由。

    “共成大事?”王夫之盯着韩临,这大事的含义可就丰富了。

    “不知王兄对天下局势有何看法?请对在下直言,不要遮遮掩掩。”韩临转移话题,想要折服王夫之。

    “看法?”这时的王夫之不过十九岁,未曾亲眼见过种种民间疾苦与社会现象,科举在他心里还是占了很大地位,历史上四年后他会去武昌参加乡试并中举。沉默良久,王夫之说道:“当今天下局势动荡,内有起义军肆虐,外有清兵窥伺,稍有不慎,太祖皇帝打下的这大明江山恐怕便会毁于一旦。”

    “那王兄以为大明倒了之后这江山会是谁来坐呢?”韩临继续追问,这在外人看来已是大逆不道了。

    “依我看来,很有可能是闯王李自成。”王夫之思考了一会答到。

    “王兄为何不说会是清人呢?清兵训练有素,战斗凶狠,甚至火炮装备已经超过了我们大明的官军,占据优势,李自成的农民军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。”

    王夫之没有回答,潜意识里像他这样的汉人知识分子是十分排斥外族的,不过真正有骨气的却没几个。

    “秦末有陈胜吴广起义,东汉末期有黄巾军,唐末有黄巢,太祖皇帝也是通过元朝末期参加起义军从而打下天下,这些朝代曾今多么辉煌,起义的人最初又是多么渺小,可最后的结果呢?皇朝迅速崩塌!”韩临盯着王夫之的眼睛,“孟子说:‘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’,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!然而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是高高在上,皇帝的权利无限,无人制衡,官吏贪腐成风,免不了民不聊生,百姓活不下去了,怎能不揭竿而起呢?想要实现千秋功业,必须进行一场大的变革,王兄明白我的意思吗?”

    王夫之欲言又止,韩临的一席话对他是极大的冲击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王兄一时难以决断,何不与我一同行万里路,看看这天下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?”韩临轻笑道。

    “好!”王夫之犹豫再三,终于还是答应了。

    五天后的上午,韩临等人来到谷城郊外,远远地看见张献忠部的军营,那些农民军在现在的阶段斗志很高,纪律也不太差,时常进行训练,但韩临知道他们一旦有了地位,安稳下来,腐化的速度也不是一般的快,所以需要暂避锋芒。

    兵荒马乱的年代,到处都是流民,朝廷的那些管制流动人口的措施早就形同虚设,韩临等人直接进城找了一个普通的客栈住下。

    中午,韩临等人到客栈大堂吃午饭。饭菜刚刚端上来,韩临听到隔壁桌的谈话,拿起的筷子又放了下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