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386章 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-《大国军工:重生1978,手搓六代机!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当年美军的步兵营实际上是营级战斗队,编制人数1000人左右,一个步兵连近200号人。

    而同期东大陆军一个步兵营的编制人数只有300-400人。

    换言之,美军一个步兵营的兵力,相当于东大陆军一个小步兵团。

    而且美军步兵部队的火力配置非常凶猛。

    有一点客观事实是必须要承认的——刚刚经历了二战的美军,随便拉出来一支部队都是非常能打的,他们的战斗力绝不是宣传口宣传的那样穿着皮鞋打仗、到点喝下午茶的少爷兵。

    如此,两相一对比,南韩军的战斗力就可见一斑了。

    开战前,南韩陆军有60万人,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略胜北韩陆军。

    其中,南韩陆军装备的K-1主战坦克,是以美国M1“艾布拉姆斯”主战坦克为基础研制出来的第三代主战坦克。

    这款坦克的性能很先进。

    而且,南韩经济在80年代初开始起飞,其工业制造能力在整个80年代有非常夸张的增长。

    K-1主战坦克是1987年服役的,仅仅2年时间,南韩就制造了500多辆,全部装备到了部队。

    T-80和K-1对轰,鹿是谁手是悬念。

    北韩向南韩发出第一次通牒的时候,南韩进行了军事动员,召回预备役人员,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,组建了10个步兵师,十多万人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现在的南韩陆军能用的陆军部队就会有70多万人了。

    同期,北韩军队160万人,其中有120万人是陆军。

    可见,在兵员少于北韩、部队战斗力弱于北韩的情况下,南韩军是无法靠一己之力挡住北韩军的进攻的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日本自愿军10万人的部队加入,让战场局势从一边倒变成了势均力敌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胜负的要素就要看双方的战役战术运用,要看双方的指挥机关的能力,要看双方战役总指挥的指挥艺术了。

    东大在这个时候派出军事顾问团,决策者的军事智慧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作为具体策划者,李干耐着性子搭在海参崴空军基地里的联合作战指挥部里,做好其他方面的保障工作。

    他是全面负责半岛战争的首长,如果出兵,他就相当于是司令员了。

    军事顾问团抵达平壤第二天,何卫东发回电报。

    电报内容很简单,只有短短一行字——抵朝24小时,我方提出建议,北韩方未予采纳。

    军事顾问团提出的建议,在提出之前,会先发到李干这里,李干认为没问题,回电答复后,何卫东才会正式向北韩方提出。

    李干是完全把决定权交给了何卫东,他相信前线的人比后方的人更加熟悉情况。

    因此,这个环节在李干这里就是一个流程,十几分钟的事情。

    李干仔细看了何卫东他们提出的建议,非要用一个标准来评价,那就是上乘之策。

    当前的战场态势是,北韩军在碧洲市一带向汉城城区猛攻,日本自愿军的部队换下了南韩军,打垮了北韩陆军王牌第7机步师。日本自愿军两个师团在铁原一带进行分叉式进攻,意图攻入开城,切断汉江以南的北韩军退路。

    形成了碧洲市、铁原两个主要战场。

    何卫东的作战建议是,碧洲战场上的三个北韩步兵师放弃攻击汉城,转向东北攻击日本自愿军铁原方向部队的侧翼,调集部队将铁原地区的日本自愿军进行夹击。

    这个建议的目标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,放弃攻占敌方首都。

    显然,这是目前北韩军的最优选择。

    可是,北韩方面不愿意放弃当前在碧洲战场上取得的初期优势,他们的目标是以攻占汉城为第一要务。

    这里面存在目标上的分歧。

    何卫东的建议是徐徐图之,短暂占领敌方首都没有任何军事上的意义,如果转向东北攻击,先把日本自愿军度过汉江的两个师团歼灭,或者在铁原地区把他们击溃,整个战线就能稳定下来,并且还能大量杀伤敌军。

    建议里,何卫东认为应当集中空军部队和远程火力,重点打击日本自愿军和南韩军的结合部——报川市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