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郑芝龙-《艰苦创业在明末》
第(2/3)页
仆人吓了一跳,平时的钱谦益颇有君子风度,对他们这些下人也不错,这次上了趟早朝不知道吃错什么药了。他不敢再出声,一溜烟地跑了。
府外的归庄和顾绛见大门再次打开,焦急地迎上去,然而没等他们开口,那仆人只开了个缝,探出半个头来冷漠地说道:“我们老爷谁也不见,赶快离开。”
“哐当”一声,大门紧闭,只剩下门外两人不知所措,心灰意冷。
“归兄,这朝廷上上下下皆是这般,我早就说了还是去广州找那韩临,我听说那边的情况完全不同。”顾绛抱怨道,这些天他们没少吃闭门羹,受白眼。
“我这不也是考虑到你我二人的根都在这嘛,”归庄叹了口气,自嘲道:“现在我们只能离开南直隶了,反正对我们两个小人物来说,无论是仕于金陵还是广州,都没什么区别。”
……
在现在这天下局势紧张,风云际会之时,韩临暂时离开权力中心广州,去往了江西与广东的交界处,定南附近。
“韩大人,先休息一会儿吧。”
四月还未入夏,但此处地处南方,加上时间渐渐接近正午,太阳高悬于空,赤膊上阵、一丝不苟地在水田里劳作的韩临已经汗如雨下。
长江以南许多地方可种二季水稻,也称双季稻,笫一熟可从三月底下种,栽插至公历七月可收割,时间短,产量不高,一般两担左右,第二季水稻从公历七月接茬笫一季水稻田栽插到霜降后收割,这一季产量在三担左右。
韩临用手臂擦了擦汗,走到田埂上:“王老伯,不是说了么,直接叫我韩临就好了。”
“这怎么行呢,”王老伯坚决地说道,“您就是那天上的神仙下凡,可不敢直呼名字。韩大人,先喝些水吧。”
韩临接过盛水的陶碗,也不嫌弃其中的杂质碎屑,直接一饮而尽。
“韩大人,家里饭菜都快做好了,让大家先回去吃个饭,好好休息休息。”
“好。”韩临对着旁边的一龙喊到,“一龙,让兄弟们停下来吧。”
韩临等人从田间向村中走去,一路上遇到的人都满怀着感激之情,热情地和韩临等人打招呼。
王老伯所在的村庄名为十七村,名字之所以这么奇怪,是因为这村庄是三年前新建立的,村民几乎全是从其他省份迁移而来的。他们在原来的地方活不下去了,来到广东,接受统一管理,家乡相同或者相近的聚集到同一个村子,少则几百人,多则足有数千人,村子直接用编号命名。不论男女老幼,每个人都能分到五亩地 ,其中两亩直接属于自己,剩下三亩算是租借而来,种满两年后便也属于自己。前两年不收农业税,两年后只抽取百分之五的税。
这几年来,天下人口锐减,唯独广东人口不减反增,而且是飞速增长。从韩临最初接纳异地流民到现在,广东的人口从三百五十万增长到四百二十余万。
美中不足的是之前由于原来的官僚系统,这些流民只能待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,无法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,而且他们都还是没有身份的黑户。
不过如今韩临大刀阔斧地改革,裁撤了一大批贪官污吏,尸位素餐之人,严令新上任的地方官做好流民安置工作,他们的生活才算真正开始进入正轨。
第(2/3)页